早餐本就是一种文化

  早餐本就是一种文化-这个春天的烟火气
  动图封面
  几口连汤带水的馄饨,一笼冒着热气包子,两个刚剥了皮的茶鸡蛋,三五根麻仁儿金丝的咸菜,含糊不清地和街坊邻居说着:“这种早餐在中国,也就刚起步的水平吧……”
  是啊,在我国天南地北,每天都做着各式各样,让人眼花缭乱,欲罢不能的早餐,不,应该叫早点更接地气儿。有的人见过西北地区天蒙蒙亮,早上五六点就烧开一大锅汤,一碗一碗的牛肉面,也有人见过在南方甚至上午十一点,仍有一桌人谈天说地,一会儿夹个肠粉、一会儿喝口生滚粥。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文化自成一派,而这其中,早点就是人们日常再普通不过,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招牌了。
  根据各地的气候,天地大自然给的食材,人们的饮食习惯等,从几千年前,我们的祖辈就慢慢形成了一种餐饮文化。这种文化可以表现在多方面,比如,北方地区,尤其西北部、西部地区,多以肉食、奶茶、奶制品为主,因为北方比较寒冷,需要摄取更多的能量来御寒,因此,也就出现了各种肉类的烹饪方法,烧、烤、剪、炸,辣子、孜然随手一撒。还真是,北方有些地区早上就吃炒烤肉,脸大的馒头,比如内蒙古。
  南方地区气候相对炎热,饭前来碗热汤发发汗,排湿、利下,广州人就特别喜欢饭前来一碗热汤,而且必须是有点烫嘴的温度,各种鸡块、排骨、莲藕等食材更具需求搭配,小火慢炖,细嚼慢咽。武汉女孩可以边走边吃一份热干面,成都小伙早上吃不到一碗辣子红油拌肉沫的担担面,就一天没精神。早点文化的形成,可以说跟各地人们身体对气候需求有关,也可以说是当地人已经对特色早点产生了心里上的依赖感,祖祖辈辈,被刻在了每个人的骨子里。
  所以,这就是一种文化寄托在早点上的传承。
  如果说外国没有早餐文化,有人要质疑了。但你试想一下,早上睡眼朦胧,看着一堆静静摆放在那里,叫不上名字的奶酪,各种方的圆的火腿、培根,一个大玻璃瓶装着牛奶放在冰块上,唯一热餐就是咖啡,还得耐着心排队一位一位来,餐后给你一份冰箱里取出来的水果捞,你会怎么想?对,中国的早餐才叫有烟火味道。
  无论你是中国人,还是外国人,一份热乎乎的早餐总能让人感到温暖,其中再加入一些特色的制作方式,一段故事,就形成了一种文化,可以传承的那种。
  当然,不是说欧美地区的早餐就没有制作工艺,我们仍然很尊重他们,香醇的咖啡,多种奶酪工艺,肉类的腌制手法,精湛的烘焙蛋糕等等。仅仅是想表达一下,全世界的早餐都有着当地的文化内涵在里面,只是中国的尤其有特色。
  可能很多国人吃不惯欧美的早餐,那么,来看看同为亚洲的日本早餐如何吧。先来个结论,日式早餐也有着自己的文化。日本没有暖气,即便在东京地区,冬天早上起来也有点冷,所以,一碗热乎乎的味增汤就十分暖胃。但日式早餐没有什么油水,白米饭配一点咸菜,一点腌鱼,这也许就是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早餐了。从健康角度来看,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有了,又没什么油炸类食物,真的应该作为健康饮食的榜样推广,可也似乎少了一份清晨应有的能量,这里指地是心里能量。
  因此,全世界各地的早餐其实正反映出了当地文化的特色,欧美人一定要有咖啡,不喜欢早起就烹饪复杂的热食,日式早餐讲究清茶淡饭,虽然有热汤暖肚,但往往种类偏少,就好像在告诉人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一个清淡,秩序规范的生活状态。而中式早餐……让人大快朵颐,每天不重样的吃,各种地域的早点风格都不同,既可以包子、油条、馄饨,牛肉面、肉夹馍,更可烧麦、虾饺、皮蛋瘦肉粥,而早点文化除了种类的区别,更有着人情味在里面,早点时,和几个街坊邻居,发小一起,侃侃大天,吹吹牛,帮同事、朋友带一份热气腾腾的早点,嘴里说着:“算了算了,一份早点的事,明天你给我带。”中式早点的文化就是在这种生活气息中一点一点传承下来的。